主父偃:一个屌丝的局限
2021-03-10 16:30:1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主父偃:一个丝的局限

主父偃是西汉齐地临淄人。很好学,早年研习战国纵横之术,稍晚精读《易经》《春秋》和诸子百家。如此说,这位定是一个博学广识,受人尊敬的成功上流之士了?非,这时候还不是!

一个人的做好学问只是基础,成功与否,受人尊敬与否,还需要另一面,那就是怎么做人,或称之脾性修养。主父偃书读了不少,但初期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士大夫层,均是不招人待见。以其当时尴尬窘境,称之为屌丝一枚,并不为过。

司马迁是这样讲的——比较委婉——:“游齐诸生间,莫能厚遇也”,齐鲁是圣人之乡,文化厚重,文脉绵长,主父偃固然博学,但在盛产博学贤能之士的临淄,他压根就提不上串,无人搭理。这倒不算什么,兴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呢!令主父偃没想到的是,他的人缘之糟糕,远不止于此。“齐诸儒生相与排摈,不容于齐。”也不知何以主父偃的人性怎么那么差,发展到齐地儒士合起伙来排挤他,这里已没了他的立足之地!

学术界排挤说到底也能容忍,要命的是肚子。主父偃家里很穷——显然屌丝相,“假贷无所得”,朝人家借贷,都没人理睬。遭人排挤被人轻视,衣食又没着落,主父偃被迫选择出走。

他首先选择齐国近邻的地区,先到燕国,没法立足,改往赵国,还是没戏,又来中山国,唉,仍没人待见他。异国他乡,举步维艰,真是TM窝囊!

这读了一肚子圣贤书,点灯耗油的,能白费了吗?他不服!汉武帝元朔元年(前128年),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主父偃几乎转遍了,实在是走投无路了,他冒出个大胆的想法:北漂——到首都长安区试试!

应了那句古话,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,这回居然就让主父偃冒险成功了。

一路跋涉到长安后,他先想办法认识了大将军卫青,在卫青这儿取得了赏识站住了脚。之后,卫大将军也是很够意思,“数言上”,多次向武帝推荐他。令人焦虑绝望的是,武帝迟迟没给回话,是用呢还是连见都不想见?主父偃眼看着自己兜里的盘缠就要花光了,加之——人有生来就不招人喜欢的吗?——长安待了并没多久,不知怎么搞的,“诸公宾客多厌之”,许多公卿宾客都开始讨厌他。难道说天不容我吗?主父偃真是苦恼到无语了!

置之死地而后生,现实逼迫主父偃做最后一搏,“乃上书阙下”,直接跑到未央宫门前,斗胆亲自向天子呈递奏章。这回他赌赢了,奏章早晨送进去,傍晚,一个默默无闻的穷书生流浪汉,就得到了天子的召见。之后顺风顺水,渐成红人。一年内武帝四次提升其职位,直至荣任天子智囊团成员——中大夫。

好风凭借了,送我上青云。一朝鹞子翻身,有人说主父大人您真是太牛了!

主父偃的屌丝身世,显然给他极大的局限。身份虽然变了,但格局、眼界、肚量,明显原地踏步,甚至更加斤斤计较、睚眦必报。

他怨恨满腹,愤愤不平地回怼说他牛X的人:“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,身不得遂,亲不以为子,昆弟不收,宾客弃我,我厄日久矣。且丈夫生不五鼎食,死即五鼎烹耳。吾日暮途穷,故倒行暴施之。”我TM自小读书求职,苦苦熬了四十多年,这一路走来,爹娘不认我这个儿子,兄弟们没人收留我,士大夫们厌弃我,我这委屈憋得太久了!你们给我听着,这个社会当年怎么对我,从今而后,我就怎么暴虐报复它!

羞辱从亲人开始。元朔二年(前127年),主父偃被委任为齐国丞相,受命前往老家山东,主持调查齐王刘次昌与姐姐通奸一事。久别刚踏上故乡的土地,主父偃先不忙办案,他头一件事是把全家男女老少以及当年的同窗玩伴召集在一起,拿出五百金分发各位,随即开始盛气凌人的数落发泄:你们倒都好意思拿我的钱,当初我穷困时,兄弟手足不帮吃穿,同学好友门不让进,如今我做了齐相,你们颠儿颠儿跑到千里之外去迎接我,都给我听着,今天这五百金就是分手费,从此我与你们一刀两断,今后,谁也别想再踏进我家门!

报复旧地故人。前文曾提到,主父偃潦倒落魄时,曾流浪燕赵。等到他一发达,当即就在汉武帝面前栽赃陷害燕国和赵国,报复他们。不过这一回,主父偃没想到自己偷鸡不成反蚀把米,招来了杀身之祸。

阅读史籍有关主父偃的记录,有个特别的感觉,就是这位似乎对皇家王子公主的个人隐私,格外关注且颇有收获。比如燕王刘定国(汉武刘彻的叔伯),其与老爹的姬妾偷情,夺弟媳为己妾,更不堪者,通奸三个亲生女儿。这恶心事儿,头一个掌握并汇报给武帝的,正是主父偃。而以齐相身份来调查齐王刘次昌与其胞姐乱伦案,源头又是“主父言齐王内淫佚行僻”,告发齐王淫乱邪僻。

燕王刘定国最终是被判死刑后自杀身亡的,如今齐王刘次昌一看皇帝专派主父偃来调查他的事,尤其是主父偃有意吓唬了刘次昌几回,齐王刘次昌暗想,与其等皇帝判决死罪,不如学燕王那样自行了结,于是不等朝廷论罪,即自鸩而死。

主父偃还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揭发逼死汉刘诸侯王爷的快感之中,殊不知大祸即将临头。正是在他疯狂报复燕赵旧地时,武帝同父异母兄赵王刘彭祖主动出击,上书告发主父偃接受诸侯贿赂,蓄意陷害皇家王孙。汉武帝期初不信,等到齐王刘次昌自杀的消息传到京师,他才信了,顿时大怒,急召主父偃回京,打算判其重刑。

又要归之于主父偃的促狭个性所导致的人缘太差。原本皇帝就只想刑罚一下他,不幸的是,主父偃素来与当朝御史大夫公孙弘不合,紧要关头,公孙弘火上加油,一遍遍在皇帝面前说主父偃该杀,“不诛主父偃,无以谢天下”,武帝一咬牙,得,主父偃灭族!

自小奋发,努力打拼的主父偃,总结起来可以说是,光鲜一时,结局凄惨。他曾经发过这样的毒誓:“(大)丈夫生不五鼎食,死即五鼎烹耳!”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,假如不能身登显贵列鼎而食,那宁可跳热锅里被煮死算了!其一生轨迹,倒确实践行着自己的这个格言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